人类认知的本质是类比,不是逻辑
这是我原创的第897篇文章
这个观点,我想了很久,大概10年了。
那时候我还在啃各种心理学、哲学的书,试图弄明白一个问题:
为什么有的人看过很多书,逻辑推理能力也强,却始终跳不出认知的牢笼,而有的人,读书不多,但判断力极准,甚至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?
后来我发现,问题的根源不在“逻辑能力”,而在于“类比能力”。
人类的大脑,不是设计来跑形式逻辑推理的。
图片
就像你让一个老农判断天气,他不会看气压图,但他能看云识雨;一个老中医不一定讲得出病理机制,但摸一摸脉,就知道你这几天是不是熬夜失眠。
他们靠的是什么?是经验,是直觉,是大量“类似情况”的堆叠和类比。
小时候,你想买一个玩具,父母不讲道理,只说:“你看你同桌小王有买吗?人家都没吵。”——你抗辩说我就是想要,他们会说:“那你怎么不跟他成绩也一样好?”
你说不过他们,是因为你本能就被“类比”击中了。
长大了也是如此。
为什么你会羡慕朋友圈某个老同学?你不会去思考他是如何从一线基层一路爬到管理岗的,你第一反应是:“他跟我一个学校的,凭什么他可以那样?”
人脑的第一认知路径,是寻找“我和他有什么相似的地方”,然后一旦相似,就开始焦虑、内耗、攀比。这种类比,是默认植入在我们基因里的。
哪怕你去学再多逻辑课,脑子里照样会蹦出来一句:“他能做到,为什么我不行?”你不管他有没有家庭背景,有没有资源积累,你只看到——我们曾经一样。
很多时候,人的嫉妒,人的冲动消费,人的恐慌和不安,根本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什么问题,而是你把它和“别人的版本”对比了。
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处理纯粹的事实,我们的大脑只擅长处理“这个像不像我以前见过的”。
这不是人的毛病,是人的本能。
甚至很多学术研究,也是类比出来的。牛顿看见苹果掉下来,联想到天上的月亮:如果苹果是因为地球吸引力掉下来,那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?这个类比,就是万有引力的起点。
我以前认识一个做品牌的朋友,他是怎么设计产品的?
不是从功能推演,而是拿着爆款产品一个个拆,看它们的色调、定价、包装、文案,最后总结出一个话术:“让别人感觉像在用某个高端品牌,但价格只要三分之一。”
他的逻辑是:“别人是怎么成功的,我能不能复制那个【感受】?”这比什么五力模型、用户画像都要有用。
所以呢,我做自媒体也是如此,拆就完事了。
最聪明的企业家,往往也不是推理能力最强的那类人。他们善于从“别人的成功”和“自己的可能性”之间建立快速的桥梁。这个桥梁,不是公式,不是图表,是“类比”。
有的人听到别人说“我公众号年入百万”,立刻就上头了。不是因为真的理解了那个商业模式,而是因为对方也是普通人、也是一个人写字、也没拍视频,顿时觉得“我也可以”。
很多课程和广告的本质,不就是在营造这种“类比感”吗?
“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兼职做这个也能月入五万。”
你有没有发现,它根本不讲你该怎么做,它只是在传达:“你和她差不多,那你也可以。”
这就是为什么,我越来越不相信“纯逻辑”的说服力。
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“触动”,你讲得再有道理,也打不进去。
而一旦你让他觉得“这像我”,他立马就信了。
这才是人类认知真正的驱动力。
这也是为什么,那些“刻奇”的内容,那些“听上去像很高级”的说法会流行。它们并不一定有道理,但它们听起来像是有道理。你大脑一听就觉得“这个我在哪儿见过”,于是就接受了。
人类不喜欢陌生感,喜欢“似曾相识”。
我以前觉得这是人类的弱点,现在我不这么想了。
这就是人类的生存机制。
毕竟我们进化这么多年,活下来不是靠精密推理,而是靠“能迅速判断”。一个声音听起来像野兽,你跑就对了;一棵植物看起来像上次吃坏肚子的那个果子,你躲开就对了。这些都不是逻辑训练出来的,是类比救了你。
所以你会发现,那些认知成长最快的人,其实不是逻辑最缜密的那群人,而是愿意“多看世界”的人。
他们见过更多人的生活,见过更多行业的运转,他们脑子里能调取的“类比模型”就更多。
类比的库越大,理解力就越强。
而那些越执着于“逻辑推导、非黑即白”的人,反而容易被困死在原地。
你跟他说这个世界复杂,他说“你这是诡辩”;你跟他说人生不能套模板,他说“那你到底要我怎么办?”——因为他的认知路径只走“线性逻辑”,类比能力很弱,一遇到“例外”,就当机。
真正强大的人,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模糊地带、灰色空间,然后说一句:“嗯,这个我好像在哪儿见过。”
然后,他就能找到路。
人类认知的本质,从来都不是三段论、不是命题逻辑,而是:我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东西?
你如果真的想成长,不是去学更多的“逻辑技巧”,而是去积累更多的“类比案例”。
因为逻辑是线性的,而人生不是。
逻辑只告诉你:在A的情况下,做B。
而类比会告诉你:你看那个人也经历过A,他选择了C,最后活成了E,你不妨试试看。
这条路径,才更适合真正的复杂世界。
📚 推荐一本好书:《思考,快与慢》
为什么我们总以为自己在“理性思考”,其实只是快速类比?
诺奖心理学家丹尼尔·卡尼曼揭示了人类决策背后的两套系统,看完你会重新理解“判断力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